深耕“人工智能+”理论探索 共筑智能向善伦理根基
——“2025马栏山文化科技伦理大会”分会场二学术研讨圆满举行
10月18日下午,“2025年马栏山文化科技伦理大会”分会场二“‘人工智能+’与智能向善理论探索”在我校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我校学报编辑部承办,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曾华锋教授担任主持人,应邀参加主会场的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刘永谋教授也到会参与学术交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的敏捷治理、价值对齐、伦理设计、大模型具身化风险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段伟文研究员率先开讲,以“面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元认知革命”为题,从科技哲学视角剖析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认知模式的重塑的影响,探讨智能革命背景下伦理治理的底层逻辑。长沙理工大学陈万球教授聚焦“人工智能的敏捷治理”,结合当前生成式AI的技术特性与应用场景,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的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动态的治理制度和采取机动的治理措施。上海交通大学闫宏秀教授围绕“探寻价值对齐的基准生命线”,指出技术逻辑与价值逻辑的完美契合是价值对齐的应有形态,这种契合应当首先立足于人类的价值观来校准技术,而不能基于技术来规制人类价值。李侠教授则在“‘人工智能+科技’需要基于原则而非利益考量的伦理设计”的报告中指出,人类所拥有的能力与信息经常出现不匹配现象,这导致了很多基于良善意志的伦理设计在实践层面都会出现困境;为最大限度上实现科技向善的目的,应摆脱单纯的利益导向而回归对原则的捍卫。南华大学范毅强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茜副教授、我校黄薇副教授、安徽大学束海波博士分别围绕大模型具身化安全治理、具身智能时代就业风险、AIGC艺术伦理规制、人工智能创造力伦理反思作报告,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风险与治理路径。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旭平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简小烜教授等也参加了此次分会场的研讨。

作为“2025年马栏山文化科技伦理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分会场的成功举办搭建了“人工智能+”与智能向善理论探索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深化了对相关领域关键问题的认知,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我校打造文化科技融合办学特色、助力文化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注入动力。